展覽期間每個週六晚上的「週六交陪夜」,邀請不同領域的觀察者,分享他們對於「無用之用:__________ 」的思考和啟發。
總監分享近年來 META 與不同企業合作的資源再造專案背後的脈絡與故事,談及如何在各行各業的廢棄資源中挖掘價值,透過設計與工藝轉化,讓這些看似無用的材料重獲新生。分享中穿插了許多趣事,例如第一次走進工地取料,竟然被帶往地下室的「垃圾山」,以及透過溝通,讓工地師傅們從抗拒,到主動協助我們一起收集材料。在 Q&A 環節,有觀眾提問:「這麼多專案中,哪件作品是您最滿意的?」總監的回答出乎意料,他並未選擇任何一件作品,而是 META 團隊本身。「每個專案都是團隊成員各自發揮所長,集結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的,將 META 團隊雕琢成現在的樣貌,是我覺得最驕傲的。」
在底特律求學時的衝擊,讓蕭有志老師探索出「大量交織」的概念,並以此為使命,從自己開始實踐,無論是創作或工作,都盡可能想辦法讓既有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。近年更從教育著手,帶領學生挑戰傳統建築教育的觀點與美學,將過剩資源轉化成創作的養分。其中帶領設計系學生進行的「一百元的大直社區改造計畫」,刺激學生用不同角度看見身邊過剩的資源,並引導他們跳脫專注在設計的視角,進而關注社會與周圍環境。
你知道全世界第一間雜誌圖書館就在台灣嗎?Spencer 分享了他如何從單純熱愛閱讀雜誌,到創立台灣第一間雜誌圖書館的心路歷程,並進一步發展出雜誌訂閱服務與閱讀空間顧問服務。一路走來,他始終堅持著最初的信念:讓雜誌的價值不僅限於紙本,更成為知識與靈感的媒介。雜誌雖然容易被時代淘汰,但其實它們承載著豐富的資訊,尤其是圖像閱讀的方式,能讓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迅速獲取靈感。這場分享也與展覽主題「無用之用」相呼應,Spencer 特別提到拼貼藝術家鄒曉葦,如何利用 boven 過期的雜誌創作拼貼作品,讓過去的內容以全新形式重生,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。